一、课题界定 1.核心概念和关键词界定 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互相了解、配合、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小班幼儿——是指3-4周岁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易冲动,控制力弱,情绪也具有情绪性,言语的协调性也不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行为常规。 《以家园合作为媒介,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对幼儿的各方面教育。 2.课题名称解读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帮助幼儿形成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行为常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针对小班幼儿在习惯上出现的问题,收集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探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方法。 2.探索出一条家园合作新路,使小班的每一个家长都能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能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形成合力,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家园共育,小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研究。 通过创设倾听的环境与条件,利用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倾听习惯。探索家园配合,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策略。 2.家园共育,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研究。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 3.家园共育,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研究。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以自我服务为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洗漱,进餐等,利用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简单劳动的方法和技能。 四、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9年1月) 1.确定研究目标、任务,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方案。申报成功后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对教师进行了《以家园合作为媒介,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如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4.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各班具体承担的研究任务。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0年6月) 1.定位小班良好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传递理念,以先进的理论支撑课题的研究。 我们让所有小班组教师参与课题讨论,大家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与认同感,是更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分别针对教师开展沙龙研讨、访谈调查游戏现状等活动,多次进行思想的沟通与智慧的碰撞。通过对幼儿、教师关注,来实现二者的价值认同。 主要学习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家园合作的方法及重要性、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儿童发展心理学、生活教育与创新教育、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改进措施等。 2.调查梳理,完成基础性研究。 在第一研究实施阶段我们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法,发放《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况问卷调查表》给全园小班家长,将家长反馈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爱撒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耐心,经常出现三分钟热度;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吃饭慢,偏食;没有时间观念。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养成喜欢阅读,养成倾听习惯;主动向同伴、客人、长辈问好 ,有礼貌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具有针对性的搜集了大量的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在卫生方面、生活方面、文明礼仪方面、学习习惯方面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3.实际行动,完成进阶性研究。 在第二研究实施阶段,我们通过行动法、观察法、研究法、资料搜集法对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我们希望在小班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通过我园“我能干”、“我会做”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强自信心。所以我们制定了小班自理能力展示活动方案,确定“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展示活动——叠衣服、叠裤子及穿鞋子”,从方案制定下去到活动正式开展期间,就是通过了老师在园期间帮助幼儿培养能力和在家父母帮助幼儿培养能力以此来达到家园携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本阶段我们还认真观察幼儿,认真撰写观察记录,在每月底将小班组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月例反馈之观察者”,将平时观察到幼儿行为习惯方面还需改进的点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分析商讨决定教育策略。 (3)通过这次研究我认为家园双方更应该加强联系,老师需要把平时在幼儿园对幼儿观察出的不良情况及时与家长反映,所以在家长园地中的育儿资讯里,我们按月分享了《宝宝老爱撒谎怎么办》《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家长如何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针对小班幼儿语言特点家长须知》《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等育儿资讯。 (4)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礼仪小标兵”“小小值日生”“小小播报员”“我学雷锋做事情”等评比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行为习惯。 (5)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把生活习惯的培养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生活技能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幼儿的指导,做好观察记录,写出案例分析。 4.针对性教育,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发展。 上学期因整个国家遇上疫情,学校迟迟不能开学,但是课题研究依旧不断段,我们组织老师们开展了“云家访”活动,对所有小班幼儿进行线上家访互动,了解在家几个月的好情况与不好情况,通过家长向老师的反馈,老师进行记录,活动后认真整理分析,将小班家长反映出的问题在教师集体研讨活动上进行探讨,大家一起分享策略,我也将这次活动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并查阅文献,撰写出论文《论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在下一次教师探讨会上进行讲座分享。 (三)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20年6月-----2020年11月)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持续、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家园在此方面的合作需要双方通过沟通和交流,形成一定的明确性责任、可操作性强、稳定而持久的科学育儿策略和方式。(1)家园勤沟通并保持一致性原则“沟通”真的非常重要,家园双方应该及时互相交流信息,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发展近况。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它的思维是比较缺乏主见的,比较容易听从。而在幼儿的心中老师与家长是最具有权威性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教育指向要符合一致,要统一教育观念,幼儿也容易接受。如果家长与老师之间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也出现教了育方向不一致的点,这对幼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对幼儿来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认为他们眼中具有权威性的家长与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如果家长之间或者家长与老师之间教育观念不统一,幼儿就无所适从,那么幼儿的成长就会面临着问题。这样会让家长的威信逐渐降低,导致削弱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从而破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容易使孩子是非不分。家长与教师之间对待任何事一旦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要细心商量,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2)家长需要多参与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幼儿园应该多开展文艺活动,多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加,比如节日的时候,幼儿园可以开展庆祝活动,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贺卡送祝福。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夏令营活动,通过户外的活动实践来使幼儿能多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丰富生活。还有亲子运动会,可以帮助亲子之间培养更亲密的行为,培养亲子之间的默契度,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家长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更进一步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真正意识到幼儿园组织活动的最终目的与意义。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劳动中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3)家园共创美好环境,榜样示范,熏陶强化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起到榜样示范,以身作则,在这个基础上再利用讲道理等方式帮助幼儿判断事情的是非。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出榜样,可以让孩子不知不觉规范自己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在家庭中家长要求幼儿按时作息,自己却熬夜上网看电视赖床,幼儿也不会按照家长一开始所想去做。在幼儿园,教师一定要给幼儿树立起榜样,教师良好的习惯是幼儿不经意就会模仿,并养成习惯。在孩子寻找小榜样,对其表扬也会激励幼儿的学习。(4)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据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社会、家庭作为幼儿的三大环境,其中家庭的影响最大,因为幼儿生活最多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而目前还存在着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好孩子的现象,他们还不太了解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在教育幼儿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经验,家教能力较弱。或者有些家长知道方法却不知道怎么去实行措施,这样也就没有办法去好好配合老师,教育幼儿就会更困难。甚至部分家长还存在着传统观念中的“养是父母教是老师”的观念。这些都说明了不少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幼儿教师是经过了专业的技能培训,拥有专业的职业素养,懂得教育知识经验的人才。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想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首先就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优势去帮助家长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幼儿观与教育观,向家长多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积极相互配合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5)创造和谐家园氛围幼儿的成长环境,对幼儿成长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家和万事兴”现代社会呼唤和谐,和谐的家庭氛围非常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止家庭需要和谐氛围,幼儿园同样需要和谐氛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只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共同携手将新的教育理念转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从而使幼儿能在一种自由、和谐、 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达到身心健康发展,使家长能更好地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从而构建出积极向上的和谐家园教育氛围。①学会转换角色一个良好的家园关系的确立是家庭和幼儿园两者之间共同努力实现的结果。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要在思想上树立起为家长服务的宗旨,其次家长也应该努力成为教师的朋友,只有大家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才能一起出色完成育儿的使命。②在沟通和交流中成为倾听者、理解者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其重中之重就在“共”字上,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家园需要创造出理想的共育的环境,尽可能地成为共育的伙伴,力求双方在交流和沟通中达到互相理解的效果,以实现在孩子的将来发展方面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探究出较为科学的育儿策略,谋求在“共”中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以此开展多姿多彩的半日活动,可以尝试把家长请进来。(6)教育要耐心,道理要将清楚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是耐心,这奠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幼儿的教育不能急于迫近,这过程需要一定的等待,或许是漫长的,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要适应性地学会放慢自己的工作脚步,具备细心的教育,这样才能等到花朵绽放、果实成熟的那一天。幼儿还处于年龄小的阶段,其自身培养成的接受能力还并非十分完善。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切记要有耐心,在对其讲道理时,要注意方法,教育目的要明确。举个例子,假设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一件小玩具突然和玩得好的同伴们打架,作为孩子的家长此更需要跟自己的孩子讲道理,而不能只是一味的上前对其进行怒斥,用温和的语气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应该要学会和自己的伙伴之间友好相处,凡事都要学会商量,不能动手打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在家庭里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幼儿加深印象,而形成正确的观点。(7)反复练习,进行行为强化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的去渗透强化幼儿的习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幼儿家长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观念和方式方法、重视程度等。(2)观察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的表现,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习惯形成的过程和方法。(4)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边实践便调查研究。六、研究反思 (一)小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还需加强,缺乏专业性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父母平时表现出的情感状态、教育观念和行为举止都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抱着最大的希望,能够改掉身上所有的坏习惯,因此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大多情况下总是会少不了给自己孩子一顿严厉批评或者是一顿责打。然而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过激的言行也会有不恰当的地方,这已经在孩子身上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园教育的不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平时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教育观念和行为举止都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感染性、与针对性。而往往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不能保持[14-15]。例如:明明小朋友在学过文明礼貌用语之后,在家中经常会向父母问好,表示感谢。对此,明明的爸爸就特别生气,认为一家人别给我来这一套。这大大降低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应强调教育的步调一致。家庭与教师之间要求一致,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后期会继续加大对幼儿家长专业性的培养与知识宣传。 (三)教师的观察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本课题研究,转变了不少教师的教育理念。但仍有小部分老师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做到有效的支持与指导。还需加强对教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的辅导。在教师中普及生活习惯培养的基本常识,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后期会将研究成果借助课题组成员或经验推广会辐射到幼儿园其他年龄段。 七、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1]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55-57. [2]廖海群. 基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幼儿道德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8. [3]俞梦山.幼儿园家长学堂,和谐家园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01-202. [4]姜静.浅析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3. [5]张玉英,史艳.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的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24-225. [6]冯宝梅.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问题、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郝瑞. 谈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D].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连家庄幼儿园, 2017. [8]奉蓉.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D].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县第二幼儿园, 2016. [9]李俐心. 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对家校合作影响的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09. [10]高敬.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D].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2015. [11]于会永. 民办高校校长素质论[D].吉林财经大学, 2012. [12]张健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D]. 家庭(育儿), 2002. [13]刘小华.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施策略[D]. 今日科苑, 2007. [14]朱梅. 浅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对策[D]. 泰州伟才幼儿园, 2010. [15]曾小丽. 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探究[D]. 广宁县赤坑镇幼儿园, 2017. |